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健康困扰,其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你是否也曾为上厕所时间过长而烦恼?是否常常感觉排便不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篇健康资讯将为你提供全面的便秘相关知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便秘的定义与现状
便秘通常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 3 次,同时伴有排便困难和粪便干结的情况,且往往长期持续,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肠道疾病是导致便秘的最常见原因,但在诊断时需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据 2022 年的研究显示,我国普通人便秘的患病率约为 20%,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二、便秘的原因
(一)功能性便秘
饮食因素: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喝水过少,都可能导致便秘。
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内菌群失衡,影响正常的消化和排便功能。
药物影响:长期口服刺激性泻药(如酚酞、蒽醌类等)可能引发便秘。
生活习惯:工作或学习紧张,干扰正常排便习惯;腹肌与盆底肌力量薄弱,肠道推动力不足;老年人运动过少,肠道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均可能导致排便困难。
结肠冗长:结肠结构异常,也可能造成便秘。
(二)器质性便秘
肛肠疾病: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问题可能影响排便。
药物副作用:吗啡类、镇静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可能产生便秘的副作用。
肠道疾病:结肠肿瘤、克罗恩病、肠粘连、肠套叠等肠道疾病会导致肠道功能异常,引起便秘。
全身性疾病:尿毒症、糖尿病、脑梗塞、截瘫等全身性疾病,会造成肠道肌肉松弛,蠕动减弱,排便无力。
三、便秘就医的信号
原本不便秘,近期突然开始便秘。
既往有便秘问题,近期无明确原因便秘明显加重。
排出的大便带血、有黏液,或大便明显变细,表面出现沟槽等异常。
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经过饮食、运动等调节后便秘仍未改善,吃药效果也不佳。
总感觉排便排不干净,即直肠刺激症状,可能提示直肠有炎症。
近期明显消瘦,需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甲亢、肿瘤;出现贫血症状,如脸色苍白、头晕、眼花,应及时就医检查血红蛋白。
四、便秘的缓解方法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全麦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在医生建议下,适量补充益生菌,如通过饮用酸奶或服用益生菌药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便秘。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定点排便,排便时专心感受便意,避免做其他事情,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超过 15 分钟。
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
如果你正饱受便秘的困扰,不要忽视这些问题,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采取合适的措施改善便秘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关键。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远离便秘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