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是昙花一现的繁荣,还是沉淀多时的崛起?

健康强国 670 0

2014年是互联网医疗的元年,那一年春雨医生、丁香园和挂号网(微医)分别获得5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和1亿美元的融资,资本的“跑马圈地”正式吹响了互联网医疗的号角。

 
2019年在线问诊量约为5.6亿次,线上渗透率仅为6.3%,渗透率相对较低。时隔五年,互联网医疗并未出现想象中的爆发式增长。然而,由于宅家隔离和医疗资源紧张,这场疫情却开始让患者们不得不选择在线医疗服务。
 
据平安好医生提供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
 

互联网医疗出现的惊人增长,是昙花一现的繁荣,还是沉淀多时的崛起?
 

频频的政策春风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医疗在这场战“疫”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正常医疗服务受到影响,加上交通管制、小区封闭管理等措施的实施,互联网医疗优势凸显,需求大增。
 
1月24日武汉封城后的第二天,多家医疗机构开通线上问诊,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同步推出各自的在线医疗服务,开启了互联网医疗大爆发的序幕。而这一切的初衷是两方面因素: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和减少人员流动造成交叉感染。
 
虽然当时的医疗重心是在抗疫上,但是疾病不仅仅只有新冠肺炎,基数庞大的常见疾病特别慢性病患者又该何去何从呢?
 
国家卫健委于2月3日和2月6日分别发布了《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冠肺炎防控的通知》和《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复诊和药品配送服务。
 

国家层面的利好如春风拂面,暖人心怀,而下一个利好却如同久旱逢甘霖,滋润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茁壮成长。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一直以来,能否医保支付是束缚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一次国家层面明确打破制约瓶颈。幸福来的那么突然,但一切远未结束。
 
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文件提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
 
这是国家政策文件层面,第一次放开互联网首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突破了以往只允许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政策!如果首诊能够在互联网医院顺利进行的话,将大大释放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活力。
 

互联网医疗面临的核心障


互联网医疗沐浴着一波接一波的政策春风,似乎高爆发式增长不仅仅局限在疫情期间,更有可能在未来。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知道,站在风口的互联网医疗存在几个核心障碍。

异地医保支付的瓶颈


虽然国家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是医保支付涉及各个地方不同政策,需要互联网医疗平台去逐个对接沟通。
 
线上医保等政策的出台,整体上来说更多的是利好行业,但不等于利好企业,首先难解决的就是异地医保结算问题

比如江苏的患者只能在江苏的某家医院的线上互联网平台咨询问题才能报销,如果想去上海某家医院的线上平台就发现医保没办法支付。

再比如互联网医院注册地是外省,结果患者就医时就发现无法使用医保,因为这属于异地就医。
 

这其实大大限制了互联网“服务无边界”的优势,对于互联网医疗公司来说,不太可能在全国每个地区、每个医院都建一个互联网医院平台。
 
面对异地医保难支付的尴尬局面,寄予厚望的是医保电子凭证全面的推广。

医保电子凭证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签发,标准全国统一,跨区域互认,参保人可以凭证在全国办理有关医保业务,可以说“一码在手,医保无忧”。

医保电子凭证是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中参保人的唯一标识,是打通医保线上服务的金钥匙。
 
不过目前,医保电子凭证仅在七个省(市)的部分城市试点,离“一码在手,医保无忧”的美好局面还有段距离。
 

病种的局限性


医疗服务的核心就是治疗,无法脱离线下,不经过检查,医生无法进行诊断和开具处方,线上更无法实现打针、手术等侵入性治疗。
 
根据《2018年中国妇儿医疗机构白皮书》的调查,妈妈们不愿意使用在线问诊服务的首要原因是“在线交流效率低,很难说清病症”。


互联网医疗核心出发点就是提高效率,结果体验者却抱怨“效率低”,这无疑违背了初衷。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核心就是脱离线下,缺乏检查,很难说清病症。
 
因此,在线医疗局限于少数不依赖于检查和线下治疗的科室,如普通常见病、皮肤、慢病等,这也导致了对于患者来说轻问诊只是隔靴骚痒,不解决痛点问题,只能充当给社区药店和药品电商引流的角色。
 
破局的关键是未来疾病检查及诊断电子档案的建立和共享,也就是说在线下做的检查结果、之前的疾病史等信息,线上可以随时调取出来,这无疑是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未来长途漫漫。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医疗作为一个高卷入度决策的品类,患者的信任门槛很高。医疗服务的用户核心需求不是便利性和可得性,患者对疗效或者说医疗水平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其它因素。

由于信息不对称,老百姓无法客观评估医疗质量,只能选择相信权威,因此三甲大医院或名医就代表了疗效。
 
我国的医疗市场,头部三甲医院像一个个聚光的焦点一样分散各地,所有的资源和患者都聚集到这些焦点上。
 
目前,二级及以上医院也开始建立互联网医院,虽然不会面临信任的危机,却遇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二级及以上的医院要维护互联网医院的正常运转,需要20-30人的后台运营团队做支持。而实际上根据《2018-2019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医院本身的信息部门仅在4-15人之间,并不足以支撑这“增量业务”。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传统的互联网医疗巨头面临着更大的难题。

这些互联网平台并不掌握优质医生资源,例如丁香园虽然以医生社区起家,现有医生用户存量为200多万,但实际参与在线问诊的医生数量仅有1.5万多人,比例不到1%。
 
如果没有卫健委等政府机构或权威医院的背书,互联网平台很难获取用户信任,在线医疗虽然提供了便利,却无法提供就医的安全保障。
 
传统的互联网医疗巨头与医院之间合作,建立共通的互联网医院也许会更有机会解决彼此的痛点。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模式


伴随着频频政策春风,面临着种种核心障碍,未来互联网医疗会走向何方?

一切“往哪里去”的问题都逃不开“从哪里来”,我们选取微医集团、平安好医生、丁香园三个发展路径不同的代表性互联网医疗企业,对其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分析,试图拆解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成长路径与商业模式发展共性。
 



“医联体为主”的微医集团模式


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后简称“微医集团”)创建于 2010年,预约挂号起步,从电子病历等就医流程优化服务做起,经过十年的数据积累和场景连接,微医深度连接了医院、医生、患者和医药险产业等多类医疗服务供需场景。
 
创立至今,微医集团共历经了三轮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挂号网”,实现的是对医院的连接;

第二阶段是“互联网医院”,实现的是对大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连接;

当前所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医联体+AI”,即通过医联体和医学人工智能,深度连接大医院、小医院,大医生、小医生以及医药险的全业务链。
 

2015 年12月,微医集团创建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引领行业进入互联网医院建设热潮的同时,也成为微医集团商业模式脉络的重要拐点。
 
微医集团在互联网医疗的战略脉络中并未止步于互联网医院,微医集团将互联网医院定位成互联网医联体的前置条件。而进一步打通区域医疗连接壁垒,使互联网医联体成为微医盈利模式转化的基础。
 
因此,微医集团与全国100多家医院合作建设医联体,并搭建了包含微医全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药诊店在内的、1.9万家医疗健康服务网点。
 
同时,希望分批援建全国1000家县级互联网医院,形成以县级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向上连接全国的专家资源,向下支援基层医疗机构与医生,形成互联网医联体。
 

“医疗生态圈为主”的平安好医生模式


平安好医生于2014年注册成立,2015年4月,平安好医生APP正式发布。制定了从构建闭环到走向搭建线上开放平台、打造健康医疗线上生态圈的战略升级。
 
围绕着生态圈战略规划,平安好医生形成了四大业务主线:
 

在线医疗(原“家庭医生服务”):

人工智能辅助自有医疗团队及外部医生透过合作医院网络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主要包括在线咨询、转诊及挂号、住院安排及二次诊疗意见;


消费型医疗:

提供多种整合医疗健康机构服务的标准化服务组合,以满足用户持续性、预防性及其他健康相关需要,如体检、基因检测及医美;


健康商城:

提供多元化及不断变化的产品类别,包括医疗健康产品(如药品、健康营养品及医疗器械)、健身产品(如健身设备及配件)及个人护理用品以及其他产品;


健康管理和互动:

制订各种健康计划、工具及活动,并向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以协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面向优质医生资源”的丁香园模式


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社区,始建于2000年,初衷是以医生为核心打造学术交流的专业平台。2006年正式成立公司,优质医生资源始终是丁香园的核心资源。丁香园拥有210万医生用户,约覆盖中国逾70%的医生群体。
 
2015年,丁香园开始布局开设全科诊所,而筹办实体诊所只是该阶段的第一步,真正的目标与盈利模式是为基础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系统和医疗服务产品输出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2017年3月,丁香园旗下首家互联网医院及大数据中心落户银川。银川丁香互联网医院的业务将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成,其中线上业务包括:分诊导诊、在线问诊、会诊、转诊、远程医疗,同时也将推出网上用药指导、健康体检报告解读等服务。
 
线下服务包括与社区医院、连锁药店合作,为患者提供视频问诊及远程会诊场所,促进家庭医生签约运营、培训及管理。并与全国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医院面诊水平,改善就诊患者体验。
 
2015年起至今,重心向大健康迁移,布局线下诊所、互联网医院等业态,构建移动医疗O2O(线上到线下)闭环。
 
通过对3家企业成长路径的分析,可以发现,业务发展的依托主体以互联网医院为核心业态。互联网医院的内涵从开始的远程问诊、轻问诊,逐渐覆盖诊疗、诊断、健康管理、院后管理等诸多环节。
 
其中,微医集团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建立医联体模式,平安好医生重在打造医疗生态圈,同时拥有得天独厚的医疗保险资源,丁香园面向优质的医生资源,构建线上到线下的闭环。三者虽特色不一样,但本质一样:以优质的医生资源为核心,吸引患者的流量。
 
因此,未来在战略上以“打造医疗生态圈”为目标,打通医疗保险满足患者的潜在健康需求,而在战术上快速抢占三甲医院资源建立医联体模式并吸引大批量的优质医生,这样建立的一个互联网医疗平台才更具备竞争力。
 

1



三级医院位于医疗体系的顶点,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实现省市县-三级二级一级互相打通的互联网医院体系建设,这才是政府和百姓乐意看到的局面,也无疑是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在战术领域争夺的焦点。

 

当前,围绕着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医疗服务流程再造,互联网对医院场景的渗透越来越深。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参与主体也不再局限于医疗机构,而是扩大到了医药、医保领域,涉及面越来越广泛。


因此,互联网医院不应仅仅局限在攻城掠地的战术层面,更应放眼到医疗生态圈的战略层面,建立一个综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在当下资本市场一片哀嚎之时,港股平安好医生却走出一骑绝尘的向上趋势。也许,2020年会是互联网医疗沉淀后的崛起之年。

来源:常笑健康 编辑部 Tiger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