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饮食调理和禁忌

健康强国 623 0

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其中痰中排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


肺结核病的饮食调养原则 

•供给充足热量和优质足量蛋白
•补充含钙的食物,促进钙化。
•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帮助机体恢复健康,减少抗痨药物的副作用及帮助钙的吸收。
•适量补充矿物质和水分,如铁、钾、钠和水分。
•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还应色、香、味俱全,以刺激患者食欲,增加食量。

食品选择

•由于肺结核患者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低下,故饮食的选择宜清淡而忌过于甘肥油腻。诸如河虾、蛋类、乳品、瘦肉、老母鸡、蜂蜜、花生、莲子、百合、大枣、栗、梨、柿、芝麻、橘、青菜、冬瓜、藕、西红柿、萝卜、豆类、豆制品等都可选食。


中医对肺结核的辨证

•中医多认为该病属肺阴虚而虚热阴伤。其治疗应循滋阴降火,对于辛辣香燥之品,因其可助虚热炽盛,耗伤本已枯竭的肺之津液,理当禁用或慎重用。


中医饮食推荐
•凡肺结核在短程化疗时,饮食可多选有滋阴退虚热的鳗鱼、鳖、乌龟、鸭蛋、鸭、银耳、甘蔗、菱、黑木耳、海蜇皮、山药、香蕉、梨、西瓜等品。凡辛辣生痰助火的葱、韭、洋葱、辣椒、胡椒、姜、八角及油煎和干烧等品应不吃或少吃。

•对肺结核患者的饮食烹调也要注意方法,一般以蒸、煮、炖等为佳,而煎、炸、爆、烩、炙、炒等法均不宜。

•食欲不振的病人,饮食应当有规律,定时定量,并在烹调方法和食品种类上按患者的喜好作适当的安排,例如烹调食品时加稍加些醋,或吃些清淡的凉拌菜等,可增加病人的食欲。


肺结核症状与食疗
•咯血病人常饮新鲜藕汁、百合莲子汤,清炖银耳,有降火止血作用;还应增加铁的摄入。
•潮热盗汗病人,可常食鸭肉、甲鱼、鸡蛋、丝瓜、百合、藕、甘蔗、梨、荸荠、山药、莲子、苹果、桔子等。
•咳嗽的病人,可常食枇杷、梨、罗汉果、核桃、柿子、百合、白萝卜亦可配制药膳,取以脏补脏之义。

食疗验方
•银耳冰糖粥、黑芝麻粥、莲子百合煨瘦肉、蜜水炒芹菜根等,具有养生健体、滋肺润肠、祛痰止咳的功效,经常食用对治疗结核病是有益处的,均可作为肺结核病人的食疗验方。
•银耳羹:银耳5克,鸡蛋1个,冰糖60克,猪油适量,银耳发泡好煮熟烂,鸡蛋取蛋清,加冰糖并同时倒入银耳搅匀,起锅,加少许猪油即成,每日酌量食用。
•蜜水炒芹菜根:芹菜根30克,蜂蜜水10毫升,芹菜根洗净切碎,入锅加蜜水炒熟吃,每日2~3次。  
•莲子百合炖瘦肉:莲子(去心)、百合各30克,瘦猪肉200~250克,三物洗净,隔水炖熟烂,加盐、味精调服。
•最近几年,大蒜杀菌作用被中医接受,中医理论中有大蒜加酸治疗结核病的方子,但效果远不如西医明显。
•事实证明,中医治疗无法完全杀灭结核菌,只可起辅助作用。
•维生素A、D和钙质有利于病灶的钙化所以要多选用动物肝脏类、奶类、豆类、蛋黄等食物。

肺结核患者饮食禁忌
  • 忌食青柿、辣椒、榨菜、胡椒、生葱,以免诱发或加重咳嗽、咯血。

  • 忌食狗肉、桂圆、桂皮等大热之品,以免耗伤阴气或加重咯血、发热。

  • 忌酒。酒能助热,耗散肺气;能活血,易助咯血,故应忌酒(保健酒除外)。白酒危害最大。

  • 忌食一切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花粉类、海鱼。

  • 忌烟。吸烟刺激咽喉、气管,诱发咳嗽,震动肺叶, 降低人体抗病能力,促使肺结核病灶扩散,加重结核全身中毒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咯血、咽干),故应禁忌。  

  •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进入人体内可与钙元素结合生成不溶性草酸钙,使人体无法吸收钙质,进而造成体内钙缺乏导致结核病灶不易钙化,所以要忌食或少食。其次菠萝中含有蛋白水解酶,可以使肺部病灶的纤维组织溶解,进而使病灶扩散而吐血。

  • 吃茄子易发生过敏反应,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烦躁、全身红斑、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胸痛等症状。应忌食。

  • 利福平与牛奶、茶、豆浆不可同时服用。因为牛奶可以降低上述药物的吸收率而影响疗效。

  • 最好少吃或不吃鱼,尤其是无鳞鱼或不新鲜的鱼。因为鱼类食物含大量组氨酸,可转化成组织胺,再由单肢氧化酶予以氧化灭活,而抗痨药异烟肼可抑制人体组织内的单肢氧化酶,从而造成组织胺在人体内大量蓄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轻者头痛、恶心、皮肤潮红瘙痒、眼睛充血。重者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所以也应忌食。

  • 胡萝卜、南瓜抑制维生素C吸收,因此都不宜食用。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