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医疗2021十大发展趋势预测

健康强国 1354 0



第一章 Chapter 1 项目综述

1.1 智慧医疗定义及范围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 WIT120,最早源于美国 IBM 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新 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最终解决各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方共赢。智慧医疗最终 的状态是全面的信息化、实时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动态服务。从范围上看,智慧医疗主要由智慧医院、区域卫生系统和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 
1)智慧医院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给出的概念,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 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主要指 给医务人员来用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主要指医院,特别是 三级医院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候诊提醒、院内导航等服务。面向 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即医院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内部管理,相当于配备了“智慧管家”。例如医 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可实现药品、试剂、耗材、物品等物流全流程追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2)区域卫生系统 
区域卫生系统,由区域卫生平台和公共卫生系统两部分组成。区域卫生平台包括收集、处理、传输 社区、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卫生监管部门记录的所有信息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旨在运用尖端的 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帮助医疗单位以及其他有关组织开展疾病危险度的评价,制定以个人为基础的危险 因素干扰计划,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以及制定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 系统由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和疫情发布控制系统组成。 
3)家庭健康系统 
家庭健康系统是最贴近民众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视讯医疗, 对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的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 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

1.2 项目背景及目标 

全球智慧医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20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5000 亿美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 不断加剧和医疗资源紧张,各国政府、医院及个人都越来越重视智慧医疗产业的投入,推动着相关智慧 医疗政策的落地与改革。全球智慧医疗市场在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医疗新模式的带动下, 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加速了更多互联网诊疗、医疗大数据、 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及落地,智慧医疗市场加速发展,预计 2020 年全球智慧医疗 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0 亿美元。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


2020 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超 1400 亿元 RMB。2019 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1126 亿元,到 2020 年,这一数值将超 1400 亿元。中国智慧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増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智慧医疗市场。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


从细分领域来看,智慧医疗主要包括智能硬件(智能温度计、智能血压计、智能胎心仪、智能血糖 仪等)、远程医疗(跨区域、跨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移动医疗(预约挂号、自助结算、在线问诊、医 药电商、互联网医院等)、医疗信息化(HIS、PACS、LIS、电子病历等)四大细分领域。 

1)智能硬件 

2020 年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 73 亿元,其中,医疗级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超过 18 亿元。随着 2013、2014 年运动手环类智能硬件兴起,引发行业内其它智能硬件产品如智能体重秤、智 能睡眠监测仪、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体温计、智能胎心仪等火热销售,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 场开始迅速增长。智能硬件分为健康级智能硬件和医疗级智能硬件两大类。其中,健康级智能硬件主要 包括智能体重秤、智能睡眠监测(不包括智能手环手表)类,健康级智能硬件规模约占整个医疗健康智 能硬件的 75%,是目前智能硬件产品的主流。医疗级智能硬件主要包括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 体温计、智能胎心仪等,医疗级智能硬件规模约占整个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 25%,目前占比相对较少, 主要源于设备成本和缺少 CDFA 认证。2019 年,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为 45.9 亿,同比增长 59.9%,按照这一增速,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超 73 亿元。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

注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不包括以运动健身为主的手环手表类产品。


2)远程医疗 

到 2020 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有望逼近 170 亿元。远程医疗主要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 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置、无线访问电子病历和处方等。远程医疗的发展离不开政策驱动。从 2009 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 2018 年 4 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 + 医疗健康” 发展的意见》,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远程医疗事业的重视。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 +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医疗联合体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 断等服务。2019 年 , 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130 亿元,同比增长 30.0%,按照当前这一增幅,预计 2020 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逼近 170 亿元。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


3)移动医疗 

预计 2020 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逼近 540 亿元。移动医疗,从形式和功能上看,就是通过诸如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植入式器械、可穿戴医疗设备等移动产品,提供医疗或健康信息(比如:血糖、 血压、脉搏、体重、体温)与服务(比如:远程患者监测、视频医疗会议、个人医疗护理装置、电子病历)。移动医疗作为中国医疗卫生的重要补充,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互联网终端技术、 大数据技术、5G 通讯技术等不断发展,并得益于知识付费时代和医药电商政策不断放开,产业市场规 模快速增长。到 2019 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409.2 亿元,同比增长 41.1%。按照当前这一增幅, 预计 2020 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 539.6 亿元。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
4)医疗信息化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目前处在全面蓬勃发展阶段,国家持续推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落地,同时从政 策层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智慧医院、医疗联合体、“互联网 + 医疗健康”等医疗健康信息化的发 展及创新落地,医改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2018 年是医改丰年,围绕电子病历、互联网医院、医 联体和医保支付进行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高需求和持续性,医疗信息化迎来景 气度最好的两三年(2018-2020 年),市场未来几年的需求点,基本沿着电子病历、互联互通、互联网 医院和智慧医院几个方向重点建设发展。2019 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 541.0 亿元,同比增长 10.0%。按照当前这一增速,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将逼近 600 亿元。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


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能实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驱动: 
1)政策驱动。医院信息化、远程医疗、医联体医共体、智慧医院、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评级、 绩效考核、互联网医疗、DRGs、5G 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及 2020 年 10 月 29 日刚出台的慢性病互 联网复诊费纳入医保等一系列与智慧医疗息息相关的政策出台,加快智慧医疗的建设及落地应用。 
2)需求驱动。2019 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 541 亿元,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占卫生机构 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 0.84%,与发达国家 3%-5% 的占比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此外,中国人口占世界人 口的 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 2%,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用信息化手段赋能诊疗服务,已成为 破解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及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 
3)科技驱动。5G 技术助力智慧医院管理、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诊断、应急救援、移动查房、 远程超声、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手术等;人工智能逐渐落地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学数据挖掘、智能 问诊等细分领域;物联网在电子导医导诊、科室导航、资产定位、特殊病患监护、位置追踪的应用 ...... 科技的发展,使得智慧医疗助力医院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成为可能。 
4)疫情驱动。疫情驱动最明显的是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在医院层面的建设落地。在接受访谈的 医院中,疫情驱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典型医院代表是新昌县人民医院。2019 年底互联网医院建设完 成并初步上线,却在 2020 年初疫情期间让 37 个科室的 500 多名主治及以上全科专科医生快速入驻互联 网医院,为公众提供线上免费答疑解惑。基于当前中国智慧医疗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我们发起《中国智慧医疗 2021 十大发展趋势》 调研项目,旨在从下列维度对智慧医疗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 智慧医疗价值 & 用户诉求

  • 智慧医疗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智慧医疗当前的重点建设领域

  • 智慧医疗 2021 十大发展热点及发展趋势






图 2.1 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重点建设领域 - 提及率




内容来源:健康界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