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国,和这些坏习惯有关,快来看你有没有

health 265 0

也许你也发现

食管癌这个词

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你眼前耳边


一说到“食管癌”,

对此稍有耳闻的人

都会不禁发出灵魂三连问:

这个癌全世界近50%的患者在中国?!

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都是烫出来的?!


食管癌

其实我们有办法早点去发现它

或者有办法去预防的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学会预防食管癌的所有知识

并告诉所有人

让更多人远离食管癌!



01


什么是食管癌?


食管,上接喉部,下连胃,是一段不规则管腔,里面覆盖着一层“容易受伤”的黏膜。若食管经常、反复遭受不良刺激,就容易出现一些形态、功能上的异常,食管变硬,弹性减小,影响吞咽功能。日积月累,可能引发慢性炎症、溃疡,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02


食管癌会有哪些症状?


梗阻感:吃东西时感觉吞咽困难东西咽不下去,并逐渐加重。开始时吃干硬物质会有梗阻感,到后来慢慢发展为流质饮食有梗阻感,到最后喝水都梗阻明显。


异物感:不吃东西时也会感觉喉部不适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嗓子里一样。


停滞感:吞咽食物的过程不顺利,好像有什么东西卡住要很用力才能咽下去。


疼痛感:喉部感觉轻微的疼痛。


03


哪些因素会引发食管癌呢?


吃烫食


吃烫食是我国诱发食管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说的饭菜要“趁热吃”,还有很多人喜欢吃的麻辣烫、火锅,80度以上的热茶,这些操作就像把烫水装入矿泉水瓶,可想而知我们食管在遭受什么。

通常超过50℃的食物,就会觉得烫嘴,食管可耐受的最高温度为60度,超过这个温度就会对食管粘膜造成损伤,长期吃烫食,反复伤害食管黏膜,会使其进入长期自我修复状态,发生慢性炎症。


饮酒


饮酒是国际公认的食管癌致癌因子。长期酒精刺激,会直接灼伤食管黏膜,引起癌变,另外酒精还可促进致癌物质进入细胞。


吸烟


烟草中含有69种致癌物质,危害可想而知。另外经常烟酒不分家的,那对食管的伤害真的是雪上加霜,这可能也是男性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腌制食物


腌制食物富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导致食管黏膜基因突变,引发食管癌。油炸、煎制和烟熏等烹饪方式也容易使食物中的胺类化合物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公认的致癌物质,尤其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密切。


缺乏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


遗传易感因素


食管癌不是直接遗传性疾病,但是有不少食管癌的发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家族中有人患食管癌,他的子女患食管癌的机会比一般人多几倍。同家族人群在饮食习惯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所以家族聚集现象较高


04


哪些地方食管癌发病率高呢?


食管癌的新发病例数

中国占了全球的一半

发病非常有地域性

恰恰也说明了

它的诱因相对比较明确


太行山区

亚硝胺


太行山区(包括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山西阳城等十几个县市)


长期缺乏新鲜蔬菜,饮食上有吃酸菜、腌制食品的习惯


广东潮汕地区、四川盆地


广东潮汕地区(广东和福建交界),四川盆地


常吃生滚粥、功夫茶、火锅


新疆哈萨克地区

多环芳烃类物质


新疆哈萨克地区


常吃熏烤食物,里面有致癌物多环芳烃类物质


05


如何有效预防预防食管癌?


既然我们知道了食管癌的诱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预防呢?

其实很简单

就得从我们平时的饮食

和生活习惯做起了


远离致癌物质

身体摄入大量的亚硝酸胺是导致食道癌的直接原因,而且霉菌会增加硝酸胺的致癌功效,所以避免吃隔夜的蔬菜、发霉的花生、咸鱼、咸菜以及烧烤、油炸、煎制的食物,学会及时倒掉一些食物。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改善营养不良

适量进食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奶、豆制品等。因为蛋白质的缺乏易使食管产生癌变。


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日常的菜单里增加新鲜蔬菜及水果,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维生素的缺乏也是导致食管癌产生的病因之一。


忌吃粗、烫,细嚼慢咽

平时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千万不能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导致食管受损,不能吃过热、过硬以及刺激性的食物不然会损害了食管、胃粘膜以及口腔。


按时作息

除了上面所说的,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能降低食管癌等癌症发生的机会。如果长期熬夜的话,身体生物钟就会被扰乱,正常细胞分裂容易出错,增加细胞突变的概率。

来源:医师报 腾讯医典 39健康网等


  更多精彩阅读  
中国人健康大数据 | 国家三孩政策措施
卫生信息标准目录  | 医务人员职称重大改革!
中纪委:医药腐败进入大数据监!
国家八部委:公安入驻二甲三甲医院!
 2020年轻人 | 中国医院100
公共卫生信息化标准 智慧医疗十大趋势

目前10000+人已关注我们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