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力衰竭日 | 从心出发、向心而行

health-xq 132 0

  2024年11月26日是第10个“全国心力衰竭”;

今年的主题是“从心出发、向心而行”;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

被称为“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  cartoon-anatomical-heart-crying.jpg

图片来源:Freepik


  2023年,中国二级和三级医院收治心衰患者的医院数量共计7374家,较2022年增加36.5%。住院心衰患者的例数较2022年增加了38.9%,从1029万例次增加至1429万例次;

  2023年,心衰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71.2±12.6岁,女性占45.3%;心衰患者的例数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65-74岁之间的心衰患者占比最多,74%的心衰患者为大于65岁的老年人。2023年27.9%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通过急诊收治入院,69.2%的患者通过门诊收治入院。

一、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心脏泵血功能衰退,输出血量不能满足身体代谢需要(射血功能下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导致身体其他组织淤血肿胀,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衰表现。


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

  常见诱因包括:心脏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毒性药物(如化疗药)等。


三、哪些预警症状需要警惕心力衰竭的出现?

  常见的预警症状有呼吸困难(特别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睡眠时容易憋醒)、端坐呼吸(平卧时气短,端坐时气短能够缓解)、乏力、运动后恢复时间延长、运动耐量减低、水肿(特别是双下肢水肿)、咳嗽和咳痰、食欲不振、腹胀(如腹水)、失眠、心慌等症状。 严重心衰可引起脑缺氧,患者还可出现嗜睡、眩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四、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必备的物品清单有哪些?

1.有刻度的杯子;

2.体重秤;

3.血压计;

4.药盒;

5.有刻度的尿壶;

6.记录本;

7.限盐量勺;

8.家用吸氧机。


五、如何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1) 了解病情及应对措施--学习相关科普知识,了解心衰的症状、体征以及目前流行的治疗方法及心衰时家庭应对措施,避免恐惧和焦虑,必要时可以自救;

(2) 规律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3) 饮食调控--低盐低脂饮食,营养均衡,合理膳食;

(4) 适度运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增强心脏功能;

(5) 监测体征--定期监测体重、血压等指标并记录,避免因肥胖加重心脏负担。若出现体重剧增,应引起警惕并立即就诊;

(6) 观察病情变化--应细心观察患者的日常表现,如有呼吸困难、水肿、疲劳加剧、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向主观医生反馈相关信息;

(7)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心衰患者尤其要保障睡眠,避免熬夜和劳累;

(8) 限制饮酒,尽量戒酒--建议心衰患者限酒,如有可能,建议戒酒;

(9) 情绪管理--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管理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心脏健康;

(10) 做好避孕,避免妊娠--妊娠和分娩对于女性心衰患者有极大的风险。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