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细菌感染及新冠病毒:血常规指标的差异解读

health-xq 301 0

3614576.jpg

来源:freepik

发热、咳嗽、乏力,这些症状可能由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但三者治疗方法不同,及时鉴别至关重要。血常规能通过血液细胞和炎症指标变化,辅助医生判断感染类型。如何快速鉴别新冠病毒、流感、细菌感染,在临床治疗中将是治疗的关键。


传统认知中的血常规判断标准

细菌性感染:过去常以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作为细菌性感染的标志。不过,这种判断存在局限性,因为白细胞计数存在明显生理性波动,仅单次检测意义有限。

病毒感染:

血常规变化:白细胞计数降低或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常被倾向于判断为病毒感染。

C反应蛋白(CRP)变化: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后,CRP浓度会显著升高,且在炎症开始6-12小时就能被检测到。

sick-day-home-asian-woman-has-runny-common-cold.jpg

来源:freepik


新冠病毒感染的血常规特征

早期白细胞变化: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淋巴细胞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重型、危重型患者更为明显。

其他指标改变:

多数患者超敏CRP升高(一般>10mg/L),而CRP可能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中性粒细胞在病情严重程度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高常意味着病情更严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NLR越高,临床表现往往越严重。


普通流感感染的血常规特点

婴幼儿、儿童:

婴幼儿体温升高时,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

学龄期儿童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

在重症感染性疾病中,单核细胞常升高。

流感患儿血小板计数低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成人: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

重症流感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可显著降低(<800x10³/L)。

若合并细菌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会明显增多。


细菌感染的血常规特点

婴幼儿、儿童:

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通常增高,也可能早期正常。

即使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CRP也可能升高。

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严重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降低

成人:

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通常增高,CRP升高明显。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降低。

炎症因子以超敏CRP升高为主,CRP升高可能不明显。

CRP 与超敏 CRP 的临床应用

 图片1_Sheet1.jpg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