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政府工作报告》来了!医疗工作划出了重点。
3月5日上午9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克强总理作2021《政府工作报告》。
图片来自:新华网
作为国计民生最为重要的风向标、指示牌,今年医疗卫生工作有哪些重点、亮点?“医学界智库”为大家进行了梳理。
8大基石,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扩省、国家医疗“高地”,强基层人才队伍、分级诊疗体系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从发展到支持,社会办医蓬勃生长
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据了解,国家在近几年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及社会办医,用词从鼓励(2016年)、促进(2019年)、支持(2019年)一次次转变,也透露出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支持态度越来越坚定,力度越来越大。
改革门诊报销,加大集采力度,减轻医药负担
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优化诊疗措施,让急、难症患者及早匹配合适医疗资源
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改革疾病防治机制,稳定公卫事业投入
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居民医保补贴再提升,推动异地跨省门诊医保直接结算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加强药品疫苗行业监管
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支持中医、中医药政策不动摇
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专家如何看医疗重点?
👉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刘远立
今年重点工作更加聚焦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 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主任委员申曙光
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及时反应,在医药研发、医疗服务利用、医疗费用保障等方面出台了多项关键措施,既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带来的冲击,又提高了全社会长期对抗疫情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服务指数研究所所长、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曹健
基层在整个卫生体系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管是在防疫还是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基层卫生体系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对基层的进一步强化培养,可真正实现医疗体系倒三角的扭转。
快速检测企业和独立实验室企业迎来新机会。此次新冠疫情中,很多第三方实验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些企业也正在通过疫情来实现和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实验室。
👉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新医改的头等大事。因此,分级诊疗一直是政府不遗余力推进的重点,也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常客”。根据官方公布的2019年卫生健康统计公报,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3亿人次(占52.0%),距离6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目标还存在差距,需要继续努力。
他认为,建设分级诊疗体系,一是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四是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五是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六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相关链接《2021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提出分级诊疗新思路!》)
总体来说,这份2021《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医保力度,对三甲、基层、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等不同医疗机构,也表明了支持态度并采取了对应的支持措施;而要求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更是突破也是反思,为我国公卫人的前行多照亮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