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这一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所诱发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归属于弹状病毒科,具有高度的危害性。它主要侵袭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脑炎的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一旦狂犬病发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包括极度恐惧水源(恐水)、畏惧光线(畏光)以及害怕风吹(怕风)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的严重性与不可逆转性。
令人忧虑的是,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仍保持着其致命性的特性,据统计,每年约有59,000人不幸因此丧生,且这些病例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凸显了狂犬病在这些地区的严峻形势。对于人类而言,感染狂犬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被已经感染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在这些不幸的接触中,病毒会通过伤口悄然侵入人体,随后沿着神经系统的路径迅速扩散,直至抵达大脑,引发一系列致命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不仅悄无声息,而且进展迅速,使得狂犬病成为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威胁。
图片来源:头条新闻
了解“狂犬病暴露”
狂犬病暴露是指人体与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从而导致病毒有机会进入人体。这通常包括被狂犬、疑似狂犬或携带病毒的宿主动物抓伤、咬伤,或者黏膜及损伤的伤口被这些动物的组织液、体液接触。此外,吸入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气溶胶或接受携带病毒的器官移植,也被视为狂犬病暴露的罕见情况。
狂犬病暴露通常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常见的暴露级别包括:
I级暴露:通常是指与动物有接触,但皮肤完整,未受到损伤。这种情况下,通常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II级暴露:皮肤被咬伤或抓伤,但无出血,或者黏膜被污染。此时,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III级暴露:皮肤被咬伤或抓伤,伴有出血或贯穿伤,或者黏膜被严重污染。除了接种狂犬疫苗外,还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
预防狂犬病暴露后的感染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伤口处理: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持续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伤口一般不缝合包扎,以便于引流和排毒。
疫苗接种:尽早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建议在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
被动免疫:对于III级暴露者,以及患有严重免疫缺陷、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头面部暴露的II级暴露者,应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进行预防。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食肉目动物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风险动物:
犬类:狗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传播者,特别是在狂犬病流行地区。
猫类:猫也可能携带并传播狂犬病病毒,但相对狗来说,传播风险较低。
野生动物:包括狐狸、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等,这些动物在野外可能接触到狂犬病病毒,并成为潜在的传播者。
蝙蝠:蝙蝠是狂犬病病毒的另一个重要传播者,尤其是在美洲地区。
狂犬疫苗的作用
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中和病毒,防止其侵入神经系统。
狂犬疫苗接种建议
及时接种:被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前往医院或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疫苗。最好在受伤后24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风险。
全程接种:根据暴露程度和疫苗接种程序,可能需要接种多针疫苗。务必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接种,以确保免疫效果。
观察动物:如果咬伤您的动物可以捕获并观察,且观察期间动物未出现狂犬病症状,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考虑停止接种剩余疫苗(十日观察法)。但请注意,这种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且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结语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通过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避免其发生。了解狂犬病和狂犬疫苗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如果您或您的家人被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请立即就医并接种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