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Ø国外最新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0.2%,女性为20.0%。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65岁人群为27.2%,而在≥80岁人群中达到最高为27.8%。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肾功能恶化明显增加;
Ø而在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逐年上升,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3%,患病人数约为1.77亿,其中近 60%为18~35岁的年轻人。与痛风有关的高尿酸,实际上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糖尿病、超重和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老年痴呆症等代谢疾病,尿酸正在不断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
Ø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现高流行、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地的趋势,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民族、吸烟史、体质量指数、年收入和代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
(1) 药物诱发因素--主要是一些药物影响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如氢氯噻嗪(利尿降压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药物预防血栓药物)、华法林等药物;
(2) 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肉类、动物内脏及部分海鲜(贝类)、各种骨汤、肉汤等,因含嘌呤过高,导致尿酸升高,容易诱发痛风;
(3) 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以啤酒、黄酒风险最高;
(4) 其他疾病--肾脏疾病、肥胖、糖尿病等。
三、高尿酸血症与其他疾病的关联性:
(1) 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罹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5%~23%;
(2) 高尿酸血症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血尿酸升高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测因子;
(3) 高尿酸血症是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房颤动患病率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同时血尿酸升高与左心房扩大相关;
(4) 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盐结晶可析出并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诱发炎症反应损害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5) 高尿酸血症与血脂代谢异常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发生率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高脂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6) 有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有研究发现,血清尿酸每增加60μmol/L,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在冠脉造影狭窄>70%的严重冠心病患者中,高水平的尿酸是不良结局和病死率的强烈危险因素。
四、我国高尿酸血症临床指南建议:
1. 血尿酸水平≥540μmol/L或血尿酸水平≥420μmol/L且有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2期及以上、尿酸性肾石病之一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2. 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μmol/L;有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
而近期国外专家共识则建议应规律监测血尿酸水平并保持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对于心血管高风险(至少包括以下两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靶器官损害或既往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应把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00μmol/L。不建议血尿酸过低,对于尿酸水平低于180μmol/L者不建议长期降尿酸治疗。
五、高尿酸血症在那些情况下需要降尿酸治疗?
1、血尿酸>540μmol/L:无条件的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
2、血尿酸>480μmol/L:如果出现下列条件中任何一项,也应该开始降尿酸治疗;
(1)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一次;
(2)尿酸性肾结石;
(3)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
(4)心功能不全。
(5)高血压;
(6)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
(7)血脂紊乱(高脂血症);
(8)冠心病;
(9)肥胖;
(10)卒中;
六、高尿酸血症的常见并发症:
1、肾脏病变:高尿酸盐沉积在泌尿系统,导致急性或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
(1)急性尿酸盐肾病---表现为急性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多见于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即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继发原因引起,而在原发性痛风中少见。
(2)慢性尿酸盐肾病--也叫痛风性肾病,表现为夜尿增多,晚期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3)尿酸性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中肾结石发生率约为20%~25%,尿路结石轻者可引起肾绞痛、血尿和排尿困难,重者可导致泌尿系感染、肾盂扩张积水等。
2、代谢综合征:痛风本身就是代谢性疾病,因此常并发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μmol/L,女性心血管病病死率和缺血性心脏病病死率增加26%和30%,男性增加9%和17%。高尿酸血症是女性全因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3、神经系统疾病:高尿酸血症促进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并与预后不良相关;生理浓度的血尿酸水平对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血尿酸水平过低则有可能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七、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1) 改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改变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核心,包括健康饮食、戒烟、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已有痛风、高尿酸血症、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中老年人群,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2)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积极控制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应作为高尿酸血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还应对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进行筛查,对于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建议使用实时持续葡萄糖监测(RT-CGM)监测血糖水平,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
(3) 进行终生、实时的尿酸监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八、高尿酸血症的预防
《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方式和营养管理10项建议》提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营养和生活方式建议:
(1) 主要包括优选健康饮食模式,每天至少喝2L水;
(2) 体重管理很重要,建议目标体重指数<25 kg/m2;
(3)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运动3小时,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建议少吃富含动物嘌呤的红肉、动物内脏和香肠并且严格限制摄入量;
(5) 但因植物嘌呤影响较小,应多吃蔬菜;
(6) 应谨慎食用海鲜(特别是贝壳类),但淡水鱼嘌呤含量相对较低,可每周1~2次定期适量食用;
(7) 但要注意尽量避免摄入鱼皮以及脂肪丰富的鲭鱼、沙丁鱼等;
(8) 应该避免啤酒和烈酒。应尽可能远离果糖,如含糖软饮料、果汁和高果糖食品;
(9) 不要摄入过多的甜水果(例如橘子或甜苹果);
(10) 定期食用(低脂)牛奶/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