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AP)全世界每年的发病率为13~45/10万;中国近20年间发病率由0.19%上升至0.71%,80%~85%的患者为轻症AP,病程呈自限性,病死率小于1%~3%,但也有约20%的患者会发展为中度或重症胰腺炎,病死率可达13%~ 35%。
胰腺位于腹腔(肚子)里,胃的后方,是一种消化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被称之为“人体最重要的化工厂”;
胰腺的主要功能是--
①分泌胰液参与食物消化,胰液中的各种酶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
②分泌调节血糖的激素,如胰岛素(降血糖),对于维持人体正常血糖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源:Freepik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1、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总管在下端,跟胰腺是经过一个共同的开口进入的肠道,胆管内的炎症或者结石,都可以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到胰腺去,或者是这个通道被胆管内的结石堵塞以后,这种压力可以传导到胰腺胰管里头,这样都可以诱发胰腺炎;
2、高甘油三脂血症--当体内甘油三酯浓度高于1000mg/dL,就可能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3、长期大量酗酒、暴饮暴食--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因为酒精进入人体以后,会直接破坏胰腺细胞。还有暴饮暴食、吃大鱼大肉等高脂肪的食物,也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4、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还与药物、感染、遗传疾病、手术损伤、糖尿病以及性别等因素有关。
其中,前三个病因均与饮食等生活习惯高度相关,最主要诱因是暴饮暴食和油腻饮食。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的发生与血清胆固醇水平无关,而与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升高密切相关,故又称为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HTGP)。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
腹痛--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身体前倾或蜷曲可减轻疼痛症状,而平躺则会加剧疼痛;
腹胀--可以表现为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与腹痛同时存在,一般较严重;
恶心、呕吐--早期会频繁出现,呕吐物常为胃内容物、胆汁或咖啡样液体,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发热--一般为38摄氏度左右,持续3~5天,如超过1周不退,需要考虑是否有继发感染。胰腺坏死伴感染时,患者可出现高热,常超过39摄氏度;
黄疸--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程度一般较轻;
皮下出血--腰部、上腹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
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见临床表现——
休克--患者会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变浅、呼吸加快、面色苍白、意识不清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脏器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医学上称为休克;
黄疸症状加重;
体温持续升高或不降。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
腹腔或腹膜后脓肿、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诊断AP需要至少符合以下三个标准中的两个:
①与发病一致的腹部疼痛;
②胰腺炎的生化证据[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大于正常上限的3倍];
③腹部影像的典型表现(胰腺水肿/坏死或胰腺周围渗出积液)。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方式——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复发
(1) 积极治疗胆结石、胆道感染及高脂血症等原发疾病,定期复查;
(2) 日常需要多观察自身情况,如有本病所描述的症状,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3) 戒烟、限酒对维持胰腺正常功能极为重要;
(4) 健康、均衡饮食,低油低脂;可多食用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类等食物;
(5)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例如肉饼、香肠、培根、黄油、蛋糕、饼干;
(6) 积极锻炼,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