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常规应该进行哪些检查?

health-xq 658 0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一旦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无论是出在眼睛上、肾脏上,还是心脑等大血管上,或者是下肢血管、周围神经的病变,都是残酷的,治疗也非常棘手,患者痛苦不堪,疾病预后差。因此,要定期检查,能预防则预防,能早治疗就早治疗。接下来我们盘点一下糖尿病患者平时需要注意和复查的项目。concentrated-doctor-working-with-virtual-screen(1).jpg

图源:Freepik 

一、血糖

检查意义和频次--监测血糖有助于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药物治疗效果,指导降糖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周至少检测3次以上“血糖谱”,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3点血糖;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也应每周查2-3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注意事项--空腹血糖正常并不代表餐后血糖正常,两者不能相互代替。

二、糖耐量试验

检查意义和频次--OGTT主要用于糖尿病前期的筛查以及糖尿病的诊口服糖耐量断,此外,还可用于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如试验肾性糖尿)。建议糖耐量异常(IGT)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OGTT,以便患者出现糖尿病时能够及早发现。

注意事项--

1、试验前3天不应过度限饮食,避免糖耐量试验出现假阳性;

2、保持情绪稳定;

3、处于发热、急性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时应延迟试验。

三、糖化血红蛋白

检查意义和频次--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客观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总体血糖水平;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一般要求控制在6.5%以下。

注意事项--试验前3天不应过度限制饮食;

四、胰岛功能测定

检查意义和频次--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即0、0.5、1、2、3小时)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来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初诊糖尿病患者必须做胰岛功能检查,以协助糖尿病临床分型,以后最好每年做一次,用以帮助指导临床用药。

注意事项--

1、检查前3天要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2、停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

3、检查前需空腹,期间可饮水;

4、检查中不得进食水,不准吸烟并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及体力活动。

五、尿常规

检查意义和频次--“尿常规”包括尿糖、尿蛋白、尿酮体、尿白细胞、尿PH值等多项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等情况。建议1-3个月查1次尿常规。

注意事项--检查前尽量空腹,检查前三天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

六、尿微量白蛋白

检查意义和频次--主要用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注: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3期以下都属于早期)。至少每6个月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注意事项--对于初诊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应当在3~6个月内重新复查,只有两次结果均呈阳性且排除其他原因(如发热、感染、激烈运动等)后,才能做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七、常规生化检查

检查意义和频次--糖尿病患者检查肝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有无肝肾功能、血脂的异常,科学指导临床选药;每3~6个月查一次;

注意事项--检查肝肾功能、血脂须空腹抽血,前三天要避免高油高脂、高蛋白饮食。

八、心血管相关检查

检查意义和频次--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A(即“冠状动脉CT造影”)等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问题;每3-6个月检查一次心电图。

注意事项--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心前区不适、恶心、呕吐、心律不齐时,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检查心电图或加做心脏彩超。

九、眼底筛查

检查意义和频次--通过眼底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进行眼底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开始即应进行眼底筛查,如果正常常规每年复查一次;如已出现视网膜病变,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注意事项--散瞳后再行检查。

十、糖尿病足检查

检查意义和频次--通过足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足部皮肤有无皲裂?有无红肿及水疱?有无感染及溃破?是否及时处理,应防患于未然。通过糖尿病神经电生理、踝肱指数(ABI)检查、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提早发现或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注意事项--有足部水疱、溃疡、胼胝的糖尿病患者,切忌自行处理,最好找专业医生治疗。

十一、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筛查方法——脂联素

脂联素:脂联素是一种具有抗炎效应的保护性脂肪细胞因子,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代谢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风险预测的新型指标。脂联素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低风险相关,低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高风险相关,低脂联素水平可预测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提高脂联素水平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共识》指出:血糖检测是最简单直接的糖尿病筛查手段;推荐以脂联素为代表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作为糖尿病风险筛查的手段。

脂联素测定在糖尿病早期筛查中具有以下优势:

1、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2、我国科研团队通过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首次制定出了中国人的脂联素参考值(男性参考值为:>3.0 mg/L,女性参考值为:>3.4 mg/L),为脂联素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3、血清脂联素水平能直接反映2型糖尿病最核心的病理生理变化,提示疾病的病理进程;

4、脂联素在血液中含量稳定,临床实践可行性强。在检测时不受进食与否、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在血液中的含量相对稳定,方便临床实施,适合大规模体检及普查。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