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freepik
在热闹非凡的聚餐场合,火锅热气腾腾,烧烤香气四溢,小海鲜琳琅满目。然而,总有一些朋友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无奈地表示:“我尿酸高,这些可不敢吃。” 确实,这些诱人的美食往往富含嘌呤,从鱼虾贝类到牛羊红肉,再到啤酒、鸡汤等饮品,高尿酸人群需要警惕的食物清单似乎长得看不到头,他们对嘌呤排行榜的数据更是倒背如流,令人心生怜惜。毕竟,尿酸作为嘌呤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减少嘌呤摄入,降低尿酸水平,听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打破误解:高尿酸的真正根源
据统计,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突破1亿大关,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位深受其扰。大家对高尿酸心怀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生的郑重告诫:“尿酸高了,痛风就可能找上门,那疼痛简直让人痛不欲生。” 或许我们也曾目睹痛风患者发作时的痛苦模样,那种关节处如刀割般的剧痛,令人不寒而栗。
痛风发作的根源在于尿酸盐的形成与沉积,高尿酸无疑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饮酒、肥胖等因素也在其中推波助澜。长期以来,大众普遍认为高尿酸、痛风是“病从口入”,是过量食用高嘌呤食物的恶果。但这其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实际上,我们体内的嘌呤,高达80%源于内源性的身体代谢过程,仅有约20%来自外部食物摄入。也就是说,饮食并非导致尿酸升高的主要原因。尿酸升高的关键,在于身体对嘌呤和尿酸的代谢机制出现了故障,而非仅仅是这20%的外源嘌呤在作祟。
或许有人会想,既然内源性代谢的80%难以掌控,那从这20%的饮食入手,总能有所作为吧?毕竟,减少一点是一点。然而,现实可能会让人失望。嘌呤在身体内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当我们在饮食中严格限制嘌呤摄入,吃进去的少了,内源性代谢产生的嘌呤就会适时“补上缺口”,最终使得体内嘌呤的整体水平并未发生显著变化。2018年,知名学术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系统评价明确指出,饮食差异对血尿酸水平虽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微乎其微。究竟有多小呢?总体而言,不超过5%。无论是具体某一种食物,还是某种特定的饮食模式,在针对欧洲人群的研究中,均未对尿酸产生明显影响。单一食物对尿酸的影响最多仅为0.99%,所有食物累加起来,也只能解释尿酸4.29%的变化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即便采取极为严格的饮食限制,最多也只能让尿酸水平降低50μmol/L。当然,对于被高尿酸困扰的人群来说,哪怕只有这4.29%的改善,也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过度执着于追求“低嘌呤”饮食,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二、警惕隐患:嘌呤排行榜的局限性
许多饱受痛风折磨的患者,在饮食上可谓战战兢兢,对于嘌呤排行榜上的高嘌呤食物,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因一口不慎,再次陷入痛风的剧痛深渊。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各类嘌呤排行榜,无论哪个版本,都存在着难以忽视的“先天缺陷”。首先,食物种类涵盖不全。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若在排行榜中查不到其嘌呤含量,那到底能不能吃,实在让人纠结。其次,烹饪加工方式对嘌呤摄入量有着显著影响。例如,大豆属于高嘌呤食物,但加水打成豆浆后,嘌呤含量大幅降低;进一步加工成豆腐,嘌呤含量更是低之又低。再者,不同种类的嘌呤,对尿酸的最终影响也各不相同。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所含嘌呤类型存在差异,即使同为动物性食物,嘌呤类型也不尽相同。比如,鸟嘌呤对尿酸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植物性食物和贝类中含量较高。一张嘌呤排行榜,往往只能涵盖几十到上百种食物,对于丰富多样的日常饮食而言,实在难以起到全面、精准的指导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完全依照排行榜来规划饮食,极易导致严重的饮食不均衡。在大多数嘌呤排行榜中,鸡、鱼、肉、虾、贝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大多被归为高嘌呤类别。若严格忌口,饮食结构将严重失衡,只剩下各类主食和蔬菜,碳水化合物成为主导。这种饮食结构对整体健康极为不利。尤其是当高尿酸患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如伴有高血糖等问题)时,以粮食为主的饮食模式,反而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此外,严格的嘌呤饮食限制还会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虽说许多健康饮食建议在口味上确实有所牺牲,但限制嘌呤饮食带来的影响尤为突出。因为食物的“鲜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嘌呤。长期过着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实在难以持久。所以,若你并非处于痛风发作期,只是尿酸稍有升高,大可不必将自己的饮食局限于那张小小的嘌呤表单之中。不过,放宽对嘌呤排行榜的关注,并不意味着高尿酸人群在饮食上就可以随心所欲、百无禁忌。那么,高尿酸人群究竟该如何科学饮食呢?
三、科学饮食:高尿酸人群的饮食指南
(1)控制食量,优化饮食结构
合理控制每餐进食量,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坚持规律锻炼,逐步将体重减至理想范围,减轻身体代谢负担。
(2)丰富食物种类,均衡营养摄入
秉持食物多样化原则,多吃新鲜蔬果、奶类、大豆及其制品,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确保身体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3)养成健康烹饪习惯,避免不良饮食
减少盐、油的使用量,严格控制糖分摄入,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坚决避免饮酒和饮用含糖饮料,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对尿酸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仔细一看,这些饮食要求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这其实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健康膳食和运动准则。实践证明,相较于严格的嘌呤限制饮食,这种健康的饮食模式在降低尿酸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可使尿酸水平降低约100μmol/L,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
倘若你一时还无法完全摒弃对嘌呤排行榜的依赖,也可在现有认知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牢记以下要点:
(1)远离酒精和含糖饮料
即便某些饮品未出现在嘌呤排行榜上,也要清楚,酒精和含糖饮料对尿酸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必须坚决杜绝。
(2)放心食用蔬菜
各类蔬菜,无论其嘌呤含量如何,均可放心食用。蔬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3)适量摄入海鲜和肉类
海鲜和肉类并非完全不能碰,每日肉蛋鱼禽的摄入总量控制在200g以内,既能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又不会对尿酸水平造成过大冲击。
想要通过饮食预防高尿酸和痛风,关键并非死记硬背各种食物的嘌呤含量,而是要对照均衡饮食标准,审视自己日常饮食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当然,如果你正处于痛风发作期,还是需要适当克制,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以缓解症状,促进身体恢复。
四、观念更新:从严格限制到科学管理
疾病与饮食的关联,始终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起初,鉴于嘌呤可代谢为尿酸这一事实,医生建议高尿酸患者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这在当时无疑是合理且必要的。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据对这种传统认知进行了修正。如今,对于痛风患者和高尿酸人群的饮食要求,总体趋势是逐渐放宽限制,更加注重整体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发现自己尿酸升高,并不意味着你曾经的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存在严重错误,无需为此悔恨自责。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在患病后,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毕竟,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